工厂园林
后工业景观公园
目前★★,工业废弃地的再生问题是我国大量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后工业景观公园的经典范例★★★,对国内工业废弃地改造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案例的成功是基于其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技术、经济背景,对手我国现状条件下的工业废弃地而言,建设后工业景观公园是否具备条件,应采取怎样的设计方法★、实施过程和运营模式★★★,尚需要依据客观的分析研究做出慎重★★、科学的解析与求证。
工业废弃地上的污染是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设计师们更加喜欢尝试那种以生态学原理为支撑的软处理技术。在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中,设计师哈格(Richard Haag)没有把污染的土壤全部铲去,而是在土壤中掺进了一些腐殖质和草籽,来增加土壤肥力,以此培植一些微生物和植物来“吃掉”这些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污染的土壤。[详细]
随着工厂、制造厂生产活动的结束出现了很多被废弃的闲置土地。对很多国家城市、政府和社区而言★★,改变城市环境的一种现存形式就是对产业遗址(或称棕地)的改造和振兴。这些产业遗址由于过去的工业生产的影响★,现在已经破败不堪,土滚遭到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干扰和破坏。[PDF]
工业景观公园建设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工业文明衰落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从文化、生态★★★、景观等多维视角和层面提出的系统整体对策★★★,并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有学者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开发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建设后工业景观公园是工业废弃地土地利用的过渡性对策,经过进一步的生态修复与重建后,土地景观终究会回归到工业文明前的田园牧歌式的环境状态(图45)★★★。可以看出,这种对土地景观格局发展的预判饱含着生态理想,但却忽略了对负载着文化传承使命的工业遗产的景观意义给予足够的思考和重视★★。工业废弃地土地利用的未来模式将取决于多重因子作用的叠加,生态因子极其重要,但并非全部★。
成功因素解析★★:(1)保护性的复兴计划(2)调动所有人参与(3)充分挖掘文化在后工业景观复兴中的作用[详细]
生态对策:(1)水污染净化与雨水收集 (2)风能利用 (3)植被保护 (4)工业废弃物利用[详细]
转机发生在1972年★★★,政府最终决定将这个工业小岛重新设计,希望建成一个包括公园、临水住宅和公共艺术展示等多种功能混合的社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天它已成为北美地区最为成功的复兴项目★,吸引了大温哥华地区200万居民和全世界游客的目光,漫步岛上,你依然可以发现很多旧时的记忆。
历史沿革:温哥华佛斯河流域(False Creek)的格兰威尔岛(Granville Island)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与温哥华市中心隔水相望,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富庶的潮汐盆地★★★。然而城市的建设使这片盆地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结果是大片原始森林遭到毁灭性开发。随着1909年格兰威尔大桥的建成,城市跨过佛斯河向南发展,这片沙地被正式命名为“格兰威尔岛”★,并作为工业用地繁荣一时。在经历了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二战期间的繁荣之后★★,北美地区的很多城市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大量的传统工业开始衰退,这个占地37英亩的工业小岛也不例外,格兰威尔岛因火灾、供水等一系列发展问题而陷入困境★★★,1960年代末这里已完全沦落成为城市工业废弃地。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就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后工业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服务业超过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服务业的发展引起了劳动力的转移★★,使就业于第三产业的劳动力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从而实现★★“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跨越★★”★。贝尔关于后工业社会的论述是对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如今看来★★★,这一预测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现实★★★,欧美发达国家已于1970年代先后进入后工业社会。我国目前整体上仍然处于工业社会,工业化的水平还不是很高,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的发展呈现出区域和层次上的不平衡。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区域已经出现了后工业化的端倪,许多被围合于城市中心地带的产业类用地沦为工业废弃地★。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废弃地整治的经验与教训,显得迫在眉睫★★。
背景概况: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市北部,总占地而积230hm2(2.3km2),利用原蒂森公司(August Thyssen)的梅德里希钢铁厂(Meiderich Ironworks)遗迹建成。该钢铁1903年投产,总产量共3700万吨,仅1974年生铁产量就达100万吨★★,是高产量的钢铁企业★★。1984年为从对欧洲产品配额限制的要求,工厂5号高炉为现代化改造付出了高昂的成本★★。1987年钢铁厂关闭,曾经与杜伊斯堡市共存了大半个世纪的工厂而临着拆除或保留的抉择,最终城市选择了后者★★★,对工业遗迹予以保留,赋予其新的功能,并在景观美学意义和生态特质上加以强化。1989年北莱因一一威斯特法伦州政府机构在一项房地产基金的支持下购买了钢铁厂的用地,组建了开发公司;杜伊斯堡市也调整了规划,将用地性质转化为公园用地。这样该工厂改造项目被纳入到★★“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绿色框架”主题下的景观公园系统中★★★,作为前期的探索性重点项日★★,手1990年举办了国际设计竟赛。
后工业景观(Post-Industrial Landscape)是指“工业之后的景观”。基本含义是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重组与再生,使之成为具有全新功能和场所精神的新景观。不仅如此,新建的景观必须延续场地原先的文脉★★,场地的工业元素和工业特质需以某种方式得以保留或再生★★★,绝不是彻底拆毁或全盘重建。景观设计在整个后工业社会重建过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应该替代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成为场地的催化剂,不仅可以实现工业景观的复兴,还应该可以刺激周边地区的再发展。
后工业景观的产生与发展一直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见图1),首先,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不断需求和攫取造成了资源地区的枯竭并直接导致了大量矿区废弃地的产生★★。于是有关矿区生态恢复的课题也应运而生,矿区生态恢复景观与恢复生态学是密不可分的。例如辽宁阜新的海州露天矿恢复改造项目等;接着★★★,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出现也促生了众多的城市后工业景观重建项目。按照对象的不同和尺度的大小★★,大致可分为后工业城市再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创意产业园模式)★、后工业景观设计等,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遗产保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等,涉及案例如获得2008年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沈阳铁西区的景观复兴、广州中山岐江公园、南京的创意东八区等。进一步细分★,后工业景观设计则又包括后工业公园、后工业广场、后工业艺术社区、后工业小区等,例如上海世博会整个就是一个后工业公园,其中的都市最佳实践区广场就是典型的后工业广场★★★,后工业艺术社区在北美的最成功案例则是加拿大的格兰威尔岛,而天津万科的水晶城是后工业小区的代表。最后★★★,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是工业和生活垃圾不断增多,城市逐渐被垃圾包围,原先处于较偏远地段的垃圾填埋场越来越接近城市中心,在另外开辟新的垃圾处理地之前,对这些特殊地块的景观处理已摆上日程,很显然★★★,环保学的相关知识会有所涉及。这方面最成功的典范是美国纽约的Fresh Kill Landfill,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正在转变成全新的生态公园。
整体结构保护与综合再利用:(1)整体厂区的“博物馆模式” (2)煤气储罐的“体育体闲活动模式” (3)料仓花园的★★★“体育体闲活动★★、儿童娱乐、展览模式”(4)中心动力站、鼓风机房综合体、1号高炉铸造车间的★★★“多功能综合活动中心模式★★★”(5)配电站开关设备用房的“办公与餐饮模式★”(6)5号高炉的“观景模式★★”(7)旧办公楼的★“旅馆模式”
在解释自己的规划意图时,拉茨写道★★:“在城市中心区,将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它将重构破碎的城市片段★,联系它的各个部分,并且力求揭示被瓦砾所掩盖的历史,结果是城市开放空间的结构设计。★★★”拉茨用废墟中的碎石,在公园中构建了一个方格网,作为公园的骨架。他认为这样可唤起人们对十九世纪城市历史面貌片段的回忆★★★。这些方格网又把废墟分割出一块块小花园,展现不同的景观构成。他认为景观设计师不应过多地干涉一块地段,而是要着重处理一些重要的地段,让其他广阔地区自由发展。景观设计师处理的是景观变化和保护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利用在特定环境中看上去自然的要素或已存在的要素★★★,要不断地体察景观与园林文化的方方面面,总结它的思想源泉,从中寻求景观设计的最佳解决途径。[详细]
生态再生是指对原厂区生态环境的恢复,脏乱差水岸的生境恢复。精神就是指中国工业时代★、社会主义工业运动时代留下来的精神遗产——集体主义精神、红色革命神★★★,能够在当代的语境下进行重新的解释论述★★,进行再创作。再生是具有创作意义的,它跟国外的工业遗产有很大的不同,如杜伊斯堡,它是保留和再利用,我们强调再生。再生在中国有特别的意义★,首先我们的工业遗产本身价值不如外国工业文明起源和发达国家的有意义★★★,其次就是中国现阶段如果完全保留利用是行不通的,实际上市民也[详细]
城市复兴模式—以大众艺术为导向★★★:虽然各种城市活动功能混合★★★,但大众艺术却是格兰威尔岛的主流和标志★★★。这里是一个展示的大舞台★★,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演员或观众★★,食客或观光者,志愿者或艺术家。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这里总是★“人满为患★★★”★★。在人口密度一向很低的加拿大城市显得尤为突出。设计师为大家提供了许多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在此一展身手,锻炼一下自己的艺术天赋,甚至连普通的店铺名称和标识系统都极具艺术性★★。岛上经常举办各种庆祝活动,有些是长期性的,有些是季节性的,人们总希望聚集于此。尽管岛上没有多少固定居民★★★,但它却没有像其他西方城市的中心地区一样在夜间出现所谓★★★“死亡时间”,因为保留了部分工业企业、剧院和餐厅甚至夜间都有人在此流连忘返。